歲末年初,汽車業界的各種盤點無不按銷量排座次,以盈利論英雄。那么,汽車品牌呢?誰對汽車品牌——這一最重要的考量指標負責呢?
現在,不妨讓我們把目光稍微放遠一點,梳理一下過去幾年間,甚至十幾年間,一些品牌是怎樣由高向低、漸行漸遠的。今日請看中國經濟網汽車第三篇報道:品牌向下,凱迪拉克在華十年的蹉跎歲月。
十年前,凱迪拉克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但是,這款帶著濃郁美國風情的高檔車,卻因不接地氣的外觀風格、單薄的產品線、混亂的命名方式、固執的價格策略等,摧毀了以往國賓車隊“頭車”的高大上形象,導致其品牌不斷向下。
20年前,國人對凱迪拉克的認知,是從電視或報紙的新聞圖片中——作為國賓車隊的“頭車”,凱迪拉克一時風光無兩。當時,凱迪拉克的中文譯名是“卡迪拉克”,人們更習慣于昵稱為“卡迪”或“大卡”。
十年前,凱迪拉克CTS以進口形式進入中國市場,稍后凱迪拉克CTS、凱迪拉克SRX分別在上海通用實現本地化生產。其間,中國高檔車市場高歌猛進,奧迪、寶馬等品牌風生水起,但凱迪拉克逐漸被邊緣化,“大卡”的品牌形象不斷下行。
那么,曾經的國賓車隊的“頭車”,為什么走了一條品牌向下的不歸之路呢?
凱迪拉克總裁尼琛闡釋凱迪拉克新戰略
來華十年僅推出6款車型
今年12月5日,凱迪拉克方面透露,未來五年內,將在中國市場推出9款車型,并在2018年實現95%的本土化生產率。因此,坊間大多認為,凱迪拉克終于要“大干一場”了。
但是,如果人們注意到的話,過去十年,凱迪拉克只在中國市場投入6款車型,并且銷量平平。那么,如今“大干一場”的基礎何在?
目前,凱迪拉克在中國市場銷售的車型有ATS(ATS-L)、XTS、CTS等幾款轎車和SRX、凱雷德ESCALADE兩款SUV車型。1-11月累計銷售6.4萬輛,約為奧迪品牌在中國市場同期銷量的八分之一。
凱迪拉克已經實現國產的僅有ATS-L、XTS等車型,不僅比奧迪等高檔車主流品牌有較大差距,即使是與多個其他二線高檔車品牌相比,凱迪拉克也并不占優。
如被吉利收購的沃爾沃,短短幾年時間已有五款國產車型,就連剛剛成立三個月的東風英菲尼迪,也迅速推出了Q50L以及馬上推出QX50L兩款國產車。
國產化進程緩慢,進口車的銷售也一直沒有打開局面。幾乎與凱迪拉克同時進入中國市場的捷豹路虎,僅靠進口車就在2013年突破10萬輛大關,是凱迪拉克同期銷量的兩倍,已經躍居高檔車銷量榜第四。
“在競爭激烈的高檔車市場,跑的慢就等于后退”,北京亞運村車市一高檔車銷售經理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說。顯然,在二線高檔車品牌當中,國產車型和銷量方面尚不能脫穎而出,凱迪拉克的品牌下行就是一個最直接的體現了。
并沒有真正融入中國市場
今年8月上市的國產全新凱迪拉克ATS-L
過去十年,凱迪拉克品牌下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表明其并沒有真正融入中國市場。
首先,在造型上的“鉆石切割”,以及粗獷、豪放、不拘小節的內飾,直接或間接顯露出高調、張揚的個性,傲嬌的心態——凱迪拉克所體現出的文化內涵,似乎與中國人奉行的中庸之道相去甚遠,因而成為其在中國市場“大賣”的最大障礙。
其次,在價格等方面盲目、刻板地對標寶馬、奧迪,難以得到消費者的認同。
如今年8月上市的國產全新凱迪拉克ATS-L,售價區間為28.88萬-46.38萬元。在奧迪A4L(月銷上萬輛)、寶馬3系(月銷7000-8000輛)統治的這一細分市場上,定價偏高的凱迪拉克ATS-L在11月銷售不足兩千輛,8-11月只有5480輛。
第三,受美系車一直以來的“油老虎”形象影響,凱迪拉克也難免被“殃及池魚”。
根據美國環境保護局(EPA)的數據,凱迪拉克ATS的城市/高速路/綜合油耗每加侖分別為22/33/26英里(約合百公里油耗10.69/7.13/9.04升)。而不少消費者反映,其實測城市油耗每加侖為15-18英里。
而國內一個凱迪拉克ATS車主真實的油耗是:“買的時候知道是美國車,有心理準備。覺得這么小的車,2.0的排量,怎么著也就12、3個油吧。買回來跑了3箱油了,全部都是17+的油耗。”雖然不少高檔車的車主也許“不差錢”。但在全社會都提倡節能環保的今天,高油耗顯然會成為影響一款車或一個品牌銷量的重要因素。
最后,在中國市場,凱迪拉克并沒有推出令人為之一動,或記憶深刻的品牌理念或口號,難以打動更注重精神享受的高檔車消費者。
今年,在二線高檔車中,英菲尼迪推出了“敢·愛”的品牌理念,而沃爾沃的“design for you”(為你設計),路虎的“above and beyond”(超越自我),都已開始深入人心;就連銷量更差的謳歌也推出了“專注馳騁”的品牌口號,而凱迪拉克只是在2008年為其CTS提出“信念、創造、擁有”,其后也沒有進行較多的詮釋和推廣。
進入中國十年,并趕上中國高檔車市場發展的黃金時期,但凱迪拉克并沒有真正融入中國市場,也許真的是“起了個大早,還不知道能不能趕上個晚集”?(中國經濟網記者 楊昕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