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高田氣囊缺陷引發的召回潮仍在持續發酵、愈演愈烈……受此影響最大的還是豐田、本田、日產等同為日系的汽車廠商。
究其原因還在于成本的過度削減。豐田等日系車企所奉行的“干毛巾也能擰出水”,或令其對產品質量的控制下降,為日后一系列的召回埋下伏筆。
日系廠商與供應商之間緊密的零部件供應體系有利于成本的控制,但同時也更容易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跨國車企在華減配成風,其中有迎合中國消費者更喜歡高檔內飾而不太重視安全的原因,但技術標準過低是一個重要客觀原因。
日本高田公司承認其氣囊存在缺陷
關于高田氣囊召回的最新進展是,美國交通運輸部宣布,日本高田公司承認其氣囊存在缺陷,“高田同意召回配備于汽車駕駛席和副駕駛席的氣囊零部件”,將更換氣囊核心零部件“膨脹裝置”,涉及車輛接近3400萬輛。
由高田氣囊缺陷引發的召回潮仍在持續發酵、愈演愈烈……
受此影響最大的當屬豐田、本田、日產等同為日系的汽車廠商。據中國經濟網汽車了解,截止上周,日系主要廠商已在全球范圍宣布召回1150萬輛汽車。
3年降30%,“干毛巾”擰到最后就是眼淚
事實上,因零部件原因引發的大規模召回,在日系廠商歷史上不在少數。如豐田“腳墊門”、“踏板門”等等。
經過二戰后幾十年的發展,日本汽車產業迅速崛起。豐田汽車作為當中的佼佼者,更是在2008年取代通用,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制造商。然而,在當上“汽車老大”不到一年的時間里,豐田就連續在質量環節出現問題。
2002年,時任豐田社長的張富士夫提出目標:在2010年左右占據世界汽車市場15%份額。由此,豐田進入了“大干快上”的節奏。醉心于全球擴張,以數量換質量的做法,為其一系列的召回埋下了伏筆。有數據顯示,2004年至2008年,豐田在其國內的召回數量就比此前5年翻了一番。
然而,這還并非豐田癥結之根本,其最大問題還在于成本的過度削減。2000年,時任豐田高級執行董事的渡邊捷昭策劃并制訂了“21世紀成本競爭力建設(CCC21)”計劃,誓言在三年間將豐田零部件成本降低30%。
豐田汽車原總裁渡邊捷昭
渡邊捷昭并未食言,三年間為豐田節省成本約1兆日元(約合90億美元)。素以“精益生產”著稱的豐田,在成本控制方面本已極為嚴格。在此基礎上再降30%,令人匪夷所思。
渡邊捷昭的成本控制手法被稱作“干毛巾也能擰出水來”。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為了進一步降低成本,他甚至將豐田汽車車門扶手的型號由原來的35種減少到3種。當時美國《商業周刊》曾有一篇報道稱,雷諾日產汽車公司CEO卡洛斯·戈恩被外界稱為“成本殺手”,但如果遇到渡邊捷昭,他會發現自己根本就是“小巫見大巫”。
過于注重壓縮成本,并追求以盡可能低的代價占領最大份額的市場,導致豐田大量使用低層次供貨商,對產品質量的控制下降。
據調查分析,豐田公司“腳踏門”的元兇部件,正是當年渡邊捷昭按照壓縮成本模式在美國尋找的廉價供貨商所制造。而為了進一步降低成本,渡邊又建立了盡可能在更多車型上使用相同部件的原則,這種做法使得一個部件導致多個車型同時出現問題。
眾所周知,成本的降低應是建立在先進生產方式以及創新性技術革新之上。而在零部件采購環節不知節制地克扣,最終也只能自食苦果。這“干毛巾”擰到最后,滴下的很可能就是自己的眼淚了。
零部件配套體系過于緊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說到零部件,不能不提日系廠商與其零部件供應商之間緊密的配套體系。
日系廠商習慣于與零部件供應商之間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一旦確定,輕易不會改變。甚至通過交叉持股等方式,形成某種程度上的利益共同體,以達成更為穩固的合作關系。
如此做法,有利有弊。就好像曹操在赤壁江面上,用鐵索將戰船一一連接。平時穩如地面,一旦起火則是一個都跑不了。
利益一體化,使得日系整車廠和供應商相互之間更為信任;有效提升供應商的生產體系、激發其創造性;整車廠與供應商共同分擔成本結構問題,也幫助供應商提高競爭力。同時,緊密的合作關系更有利于其內部的保密性,供應商的忠誠度、滿意度也會更高。
但是,過于緊密的供應商配套體系也更容易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此次由高田氣囊問題引發數千萬輛日系車召回就是一例。此外,隨著供應商資源趨于多樣化、全球化,建立一個透明、公正、全面的供應體系有利于成本的進一步降低,過分密切的關系可能會妨礙采購過程的最優化。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錯失了供應商平等貢獻的機會,而且打擊了外部供應商改進的積極性。
跨國車企在華減配成風,技術標準過低
一汽-大眾新寶來車尾省掉了防撞鋼梁
近年來,關于跨國車企在華減配的報道時常見諸報端。日前,《法治周末》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一汽-大眾新寶來車尾省掉了防撞鋼梁,使用泡沫來代替,而北京現代朗動和東風悅達起亞K3的車尾防撞鋼梁是工程塑料的材質。
其實,一汽-大眾新寶來并不是唯一一款沒有安裝車尾防撞鋼梁的汽車。據中國汽車質量網的質量投訴數據顯示,自2014年起至今,東風日產軒逸、東風風神、東風日產騏達、東風日產陽光、東風日產驪威、東風日產逍客、長安福特嘉年華、一汽-大眾捷達、一汽大眾速騰、上海大眾桑塔納都有未安裝防撞鋼梁的投訴。
據汽車投訴網數據統計,2014年,汽車投訴網共接到關于“減配車”的投訴為105宗,其中投訴廠家在生產過程中存在減配行為的約占兩成左右,小到安全和舒適配置的縮水,大到底盤、發動機和變速箱的偷梁換柱。
汽車行業分析人士賈新光表示,洋品牌在中國汽車市場對安全配置的減配,其中有迎合中國消費者更喜歡高檔內飾而不太重視安全的原因,但技術標準過低是一個客觀原因。(中國經濟網記者 郭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