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大眾在中國市場無疑是成功的,其“主旋律”當然是30多年兢兢業業的努力,與合作伙伴的精誠合作。
但是,在主旋律之外,總受一些雜音的干擾,有時,這種雜音還挺大。讓外界覺得:大眾在中國市場有多成功,就有多任性!中國經濟網注意到這樣一個規律:近幾年來,幾乎每隔兩年,大眾就要折騰一回,“雜音”就干擾到主旋律。先后“成就”了最短命的進口車銷售和最短命的營銷“試驗”。
比如,4年前,大眾旗下西雅特品牌“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由于營銷業績慘淡,市場運作一敗涂地,西雅特不得不在兩年后黯然退出。西雅特也因此成為在中國市場最短命的外來品牌。
再比如,兩年前,為沖擊久攻不破的“十萬輛”大關,大眾進口車被“試驗”于上海大眾營銷網絡同時銷售。這一“試驗”不到兩年,就因市場和消費者的不接受,特別是大眾進口車渠道的強烈反彈而告流產,成為中國市場最短命的營銷“試驗”。
今年,也許是再次進入一個“折騰”的周期,本月初,陸續有一個傳聞、兩張照片被傳出……最后,奧迪欲與上汽牽手的消息被“坐實”。
現在,“被坐實”的消息已經影響到奧迪品牌的正面形象,影響到奧迪經銷商的正常運行,影響到中方合作伙伴的認知與判斷,也不可避免地波及到大眾自身形象和運行。
中國經濟網還注意到,兩年一回的折騰雖然對大眾的業績提升并不“有效”,但其所帶來的負面能量并不“有限”,而且每次都在大大地升級。如果說,第一次折騰只是讓西雅特這個外資品牌受損;而第二次折騰則令大眾進口車渠道遭殃,也讓上汽大眾營銷渠道深陷尷尬。那么,此次折騰,僅從目前看,已將上汽、上汽大眾、一汽-大眾及其經銷商網絡,甚至一汽都卷了進來……
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這兩次折騰,希望大眾和其他企業都能引以為鑒。
本期提要:
原本只通過大眾進口車渠道銷售和維修保養的進口車型,卻被允許在上海大眾渠道進行銷售。讓本就業績不善的進口大眾經銷商更加雪上加霜,一片怨聲載道。
伴隨進口大眾經銷商抵制、聲討的行為不斷升級,特別是市場和消費者的并不認同,歷時不到兩年的“蘇式變革”只得草草收場,宣告失敗。
近段時間,喧囂塵上的奧迪“再合資”事件引發業界震動。目前來看,將受此事件影響最大的,應屬一汽-大眾奧迪經銷商。這不禁令人想到,同屬大眾集團的進口大眾曾經的“渠道變革”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其中的經驗、教訓對于當前的奧迪事件或具有相當大的警示作用。
蘇式變革:國產渠道分銷進口車型
2013年9月,由時任大眾汽車集團執行副總裁、大眾汽車(中國)銷售有限公司董事長的蘇偉銘,主導的一場國產合資渠道分銷進口車的“試驗”,令大眾進口車投資人和經銷商如芒在背,更令消費者無所適從。
原本只通過大眾進口車渠道銷售和維修保養的進口車——途銳和部分T5,被“分銷”至上海大眾渠道的30家三、四線城市經銷商,后者同時被授權為相關車型提供維修和備件。
隨著“試驗”升級,“分銷”規模成倍擴大。2014年3月,因夏朗、甲殼蟲和尚酷的“加入”,由上海大眾渠道同時銷售的進口車型增至5款,而參與“分銷”的上海大眾經銷商也增加至120家,與大眾進口車的網點數量旗鼓相當,且經銷商門店也全面拓展至全國,包括一線城市。
看似兩相互補 實為雪上加霜
2014年4月,蘇偉銘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曾道出其“試驗”初衷。在他看來,此前幾年,大眾進口車銷量從1萬輛到2萬輛、再到3萬、5萬、7萬輛,發展速度過快,以致于其銷量連續兩年停留在8萬輛左右,遭遇瓶頸。在當時進口大眾150家經銷商中,能力參差不齊,且差距巨大。為了盡快打開局面,蘇偉銘決定對進口大眾經銷商實施變革。
他認為,進口大眾經銷商主要側重在一二線城市,也有極少部分覆蓋到三四線城市;而上海大眾的大眾進口車銷售主要在三、四、五線城市,“偶爾”會有一二線城市,如果恰好是進口車做得不太好的,剛好是一個補充。蘇偉銘強調,與上海大眾合作的90個營銷網點,在上海大眾體系的比例約占10-15%。這些網點,目的不是追求銷售數量,而是要做市場開發。
然而,此舉對于本就業績不善的進口大眾經銷商而言,無異于雪上加霜!
經銷商怨聲載道 渠道變革草草收場
據一位進口大眾經銷商透露,當時,由于國產途觀熱銷,上海大眾經銷商樂于拿到更多的途觀,廠家則承諾其賣一輛進口途銳,會配五輛途觀。“因此,上海大眾經銷商一度降低進口途銳價格,虧錢也要賣出去,這樣就把整個進口大眾的價格體系全部打亂”。
擁有國產車型資源的上海大眾經銷商,由于更具利潤保障,在銷售進口車型時顯然更具價格優勢。無奈之下,進口大眾經銷商只得抱團取暖,相互間合作調劑車型,盡量減少從廠家進車,以求止損。當時,出于對成本和利潤的考慮,甚至有進口大眾經銷商從上海大眾經銷商處提取進口車型。
深受“渠道變革”之苦的進口大眾經銷商,對此無不是怨聲載道。加之,相關部門的陸續介入,經銷商抵制、聲討的行為逐漸升級。部分進口大眾經銷商甚至要去大眾德國總部——狼堡“理論”、討說法。更有業內人士認為此舉涉嫌壟斷,部分操作流程也違反了《汽車品牌管理實施辦法》相關細則。
最終,在一片反對聲中,歷時不到兩年的進口大眾“渠道變革”只得草草收場,宣告失敗。
2015年2月,上海大眾宣告獲得進口MPV夏朗在國內市場的獨家銷售權,進口大眾經銷商在消化完庫存后將不再銷售夏朗。而上海大眾在銷售完當前的進口車庫存后,也將不再銷售其他進口大眾車型。
對于,這場“渠道變革”,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成員、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兼CEO海茲曼教授曾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夏朗的經銷渠道變更確實是值得我們反思的一個問題,今后我們將會進一步優化產品銷售的經銷商網絡。”(中國經濟網 原創報道組)
相關閱讀:
兩年一折騰?4年前,西雅特來華一敗涂地
肩負兩大國家戰略 陳虹哪有心思“再合資”
海茲曼:奧迪與上汽談判前已向一汽"吹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