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上海(方面)提議,上海大眾同時生產奧迪100。
1986年,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和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各組裝100輛奧迪100轎車,共計組裝200輛;次年,上海大眾組裝499輛,一汽組裝500輛,兩家共組裝奧迪100轎車999輛。
在長春(1987年10月),哈恩博士終于看到中國汽車工業的實力。他當即提議,把奧迪從上海搬到一汽生產。從組裝奧迪100起步,與一汽開始廣泛的合作。
昨天,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關于《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修訂稿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發布,其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 (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的說明,第一部分 限制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中明確:“7. 汽車整車、專用汽車制造:中方股比不低于50%,同一家外商可在國內建立兩家(含兩家)以下生產同類(乘用車類、商用車類)整車產品的合資企業, 如與中方合資伙伴聯合兼并國內其他汽車生產企業可不受兩家的限制”。
盡管作為“征求意見稿”,但還是表明了當前政府部門的基本態度,即整車合資“50%”的股比和“兩家”的限制并沒有任何松動。而對當下最具現實意義的,可能就是奧迪與上汽“再合資”了。
所謂的“奧迪與上汽‘再合資’”,已經沸沸揚揚地炒了一個多月,各方觀點、各種說法大都亮相。中國經濟網汽車頻道及時報道,并刊出十余篇原創報道的大型專題。
現在,人們都愿意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那么,此次奧迪“再合資”事件的源頭,或起因到底是怎樣的?奧迪當年是怎么進入中國市場的?人們為什么會為奧迪在一汽-大眾的股比“鳴不平”?而奧迪在一汽-大眾百分之十的股份是怎么來的?等等。其實,這些問題早在8年前的《奧迪在華20年》一書書稿里都有答案。作為該書的發起策劃者和相關章節的寫作者,中國經濟網記者找出該書書稿和9年前的采訪筆記等,力求對以上問題作出原汁原味的回放,幫助讀者了解相關史實和真相,有助于對“奧迪與上汽‘再合資’”事件的深入了解。
奧迪到底是怎么來到中國的?
這在《奧迪在華20年》的第一章第二節(第16頁-17頁)有非常清楚的記述:
1985年,上海(方面)提議,上海大眾同時生產奧迪100。但大眾汽車集團旗下奧迪公司的代表團在參觀了上海大眾后感到非常失望。剛剛從上海汽車廠接手的老廠房實在讓奧迪人看不上眼,落后的油漆線與土法上馬的組裝線使奧迪人覺得不可能在這里生產作為高檔車的奧迪100。而上海大眾的德方人員也正被桑塔納的生產和零部件國產化進程搞得焦頭爛額,認為上海大眾的外匯額度、生產場地和人員素質都不適合再增加生產奧迪100。
經過中德雙方的反復協商,最終確定采用SKD(Semi Knock Down)(注:以半散裝件方式組裝汽車,半散裝件是指汽車的發動機、底盤等各大部件總成基本上以半成品形式出口,進口國則就地將其組裝成整車。)方式組裝奧迪100。于是,在其后兩年里,上海大眾一共組裝了600輛奧迪100供中央政府相關部門和上海市的官員乘用。奧迪也就是從這里開始,首次踏上了它的中國之旅。
奧迪100
奧迪100轎車為什么會勝出?
《奧迪在華20年》的第一章第四節(第27頁-34頁)寫到:
在一汽與大眾和奧迪接觸之前,奧迪100實際上已經列入了一汽選中的引進產品名單,只是由于后來克萊斯勒發動機的交易,才放棄了它。
1983年,第三代奧迪100投產(注:內部稱為C3,意為第三代C級車)。這是世界上第一款風阻系數(CW)達到0.3的量產轎車,且車結構全部采用輕量化材料制成,被評為1983年“世界車”,獲得了一系列世界性大獎。它的出現引發了一場革命,改變了世界量產汽車外形設計的潮流。德國權威汽車媒體《Auto Zeitung》稱:“從空氣動力學特性上來看,新款奧迪100在汽車行業是絕對無與倫比的”。
這款車型問世后被一汽盯住。當時,中國搞汽車的精英、專家都集中在一汽,其中包括第一批搞東風轎車的專家。在車型選擇上“一汽也在猶豫,是奔馳還是奧迪,還是雪鐵龍,或是福特、日產、道奇、克萊斯勒,”一汽一位老人回憶說,“專家和技術人員大都傾向于德國車,包括豐田在內的其他車型仍然不能完全征服我們一些專家的心”,而奧迪“最令人欣賞的,就是它車身連同門窗等都一體化的流線型”。
1987年9月,在哈恩博士的指示下,奧迪公司的生產董事赫爾曼·施蒂畢希和大眾總部的代表海因茨·鮑爾動身前往長春進行首次考察。他們回來后的匯報令人印象深刻,哈恩博士決定盡快親自實地去長春考察。
在長春(1987年10月),哈恩博士終于看到中國汽車工業的實力。他當即提議,把奧迪從上海搬到一汽生產。從組裝奧迪100起步,與一汽開始廣泛的合作。
奧迪100轎車共組裝了多少輛?
中國經濟網記者保存的當時汽車主管部門統計數據是這樣的:
1986年,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和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各組裝100輛奧迪100轎車,共計組裝200輛;
1987年,上海大眾組裝499輛,一汽組裝500輛,兩家共組裝奧迪100轎車999輛;
1988年,上海大眾組裝1輛,一汽組裝891輛,兩家合計組裝奧迪100轎車892輛。
之后,國產奧迪100全部由一汽生產。到1994年,奧迪100在中國的年產量達到歷史最高點——兩萬輛。
可見,奧迪是隨著奧迪100轎車來到中國的,也的確由上汽大眾和一汽生產;前兩年分別組裝599輛和600輛,直到1987年才轉向一汽生產。請注意,這里的“一汽”,是指奧迪100轎車的生產方一直都是一汽集團,而非旗下合資企業——一汽-大眾。(中國經濟網記者張宇星)
相關閱讀:
【專題】奧迪,奧迪!想說愛你不容易
奧迪“出軌”上汽 折射車企合資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