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雖快速增長,卻趕不上銷售成本的增速,使觀致陷入了賣得越多,虧得越多的尷尬境地。截至2016年前三季度,觀致汽車的累計虧損達到13.5億元。加之,2015年的25億元,2014年的22億元,觀致汽車截至2016年三季度的虧損額已達60.5億元。股東方曾定下的“首款車型上市后三年實現‘自我造血’”的目標遠未達到。
早在3年前,中國經濟網汽車頻道在《觀致﹒觀止?兼議“中國企業仍然不會賣車”》中,曾經尖銳地指出:“我們不得不承認,雖然我們“貴”為世界汽車第一產銷大國,但一些中國企業還是不會賣車,觀致3的現狀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元旦前,一條“觀致汽車獲得總額為5億元人民幣股東貸款”的消息,讓久別于人前的觀致汽車,重回人們的視線。
5億元貸款過“年關” 觀致已靠借貸度日?
有意思的是,觀致的中外雙方母公司對于此次貸款注資的解釋卻不盡相同。中方母公司——奇瑞汽車表示,借款主要用來夯實觀致汽車“兩棲戰略”中的新能源路線發展;而外方母公司——Kenon Holdings則始終強調:5億元首先用來緩解日常流動性問題,即供應商供貨、員工工資、銀行還貸等。
這是否從一定程度上說明,曾網羅所謂“國內外一流人才”,夢想打造“中國的國際品牌”的觀致汽車,如今已經到了借貸度日的境地?
如果不是這條新聞,很多消費者甚至已經快記不得還有這樣一個汽車品牌。記者曾在某論壇中看見某非一線城市消費者對觀致如此評價:“在我們那里,觀致和賓利的出鏡率是一樣的”。
的確,自2013年觀致正式運營以來,慘淡開局并難見增長的銷量數字,“一紅到底”的盈利數據,都讓人們在看待這個新生汽車品牌的時候,很難不帶著質疑的目光。這也直接導致了,觀致的高層換了一波又一波。從最初的郭謙,到在任不到一年的“墨孫組合”(墨菲、孫曉東),再到新任首席運營官劉良。
不過,我們也應看到,在跌跌撞撞的幾年當中,觀致確實也在不斷調整,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至少從銷量以及經銷商數據來看是有著一定增長的。
“越賣越虧” 觀致項目已然失敗?
據觀致外方母公司Kenon Holdings財報顯示,2016年10月,觀致汽車銷量為2610輛,比上年同期的1403輛,幾乎翻了一番。2016年三季度,觀致總銷量達到5833輛,同比增長59%。開業經銷店數量從二季度的84家增加到100家(不包括5家即將開業和9家在建經銷店)。同時,觀致三季度的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加54%,達6.07億元。
然而,由于交車的增加和同期研發費用分攤增加,以及廠房設備等固定資產的減值,三季度觀致的銷售成本較去年同期猛增85%,達8.24億元。觀致三季度虧損額為4.65億元。
銷量雖快速增長,卻趕不上銷售成本的增速,使得觀致陷入賣得越多,虧得越多的尷尬境地。對此,劉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并不避諱,“觀致的問題是歷史性投入太高(150多億元),這個投入攤銷在會計方法上是要通過凈利潤體現出來”。
按照此前披露的數據,2016年前三季度,觀致汽車的累計虧損達到13.5億元。加之,2015年的25億元,2014年的22億元,觀致汽車截至2016年三季度的虧損額已達60.5億元。
早在3年前,中國經濟網汽車頻道在《觀致﹒觀止?兼議“中國企業仍然不會賣車”》中,曾經尖銳地指出:“我們不得不承認,雖然我們“貴”為世界汽車第一產銷大國,但一些中國企業還是不會賣車,觀致3的現狀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縮影”。當時,網上還只是盛傳:“觀致近3年凈虧損或超20億元,營銷費逾5億元”。
此前,觀致股東雙方曾定下,觀致首款產品上市后三年實現“自我造血”。如果這條“時間紅線”依然有效,那么按照觀致3轎車2013年11月的上市時間算來,這一目標遠未達成。又或者能否說,觀致項目已然失敗?
“兩棲戰略”弄潮新能源 百億融資能否到位?
即便如此,觀致管理層并未輕言放棄。奇瑞汽車常務執行副總經理兼觀致汽車董事長陳安寧,就曾在多個場合強調:觀致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為了盡快實現“破局”,2016年7月初,觀致制定并啟動了“兩棲戰略”.即:一方面,堅持技術創新,提升燃油車型競爭力;另一方面,面向未來,不斷推進新能源車戰略,同時在無人駕駛等未來出行解決方案領域積極探索。在2017年,觀致汽車將啟動純電動車的量產,同時還會推出高性能的電動概念車。此外,觀致發布了在新能源車戰略部署的兩大發展階段:第一步,將旗下燃油車產品逐步電氣化,提升傳統車型的經濟環保性;第二步,將推出全新的GEV平臺(全球電動車平臺),滿足未來出行的多樣化需求。
應該說,觀致管理層鍥而不舍、不甘人后、緊跟時代的這種精神是完全正確,且值得鼓勵的。但是,一條腿還未站穩,便邁出另一條腿的做法似乎還值得商榷。最為現實的一點:錢從哪來?開發新車型、新平臺,無疑是需要資金支持的,而且是大量的資金。相比之下,“5億元貸款”根本就是杯水車薪。
觀致外方母公司Kenon Holdings就曾在2015年的三季報中作出風險提示,如果不能獲得外部融資,觀致可能無法負擔其運營費用、所欠債務以及流動性的需求而不能持續運營下去。
正因此,如何獲得外部融資就成為了觀致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劉良曾表示,在股東雙方的有力支持下,觀致汽車的“兩棲戰略”將會有條不紊地推進,2017年將會有第三方注資百億。
真若如此,對于觀致而言絕對是一重大利好。然而,按照觀致目前的盈利及債務水平,這百億融資是否真能到位,實在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即便到位,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之下,毫無品牌優勢的觀致又如何確保能夠獲得容身之地呢?(中國經濟網 原創報道組)
相關閱讀:
那些告別或即將告別中國市場的品牌:菲亞特
觀致﹒觀止?兼議“中國企業仍然不會賣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