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屆年關,人們常常習慣于用一個字來概括剛剛過去一年的情勢,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中國經濟網汽車頻道在中國農歷己亥年進入臘月時,選用一個字——“盼”來總結、概括已然過去的2019年,也就是國人所說“豬年”的汽車產業。
“盼”在《說文解字》里意為“從目分聲”,即拆解為“目”和“分”兩部分,本義是“眼珠亂轉,眼睛亂看”;引申為:希望(看到自己想看的東西)。選擇“盼”作為關鍵字,或許與汽車行業當前的心態相符,即留意觀察,等待時機,希望能有嶄新的變化。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回顧過往,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走出了一條艱苦卓絕、砥礪奮斗的特色之路。對于汽車產業而言,這份歷史使命同樣值得銘記,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繼而邁向由大到強的新征程。
2019年,中國已連續11年蟬聯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但銷量持續下滑的現實已擺在面前,來自國內外的綜合因素,持續對產業經濟施加壓力。呈現出兩極分化加劇,新舊勢力縱橫交織等現象,汽車行業的“淘汰賽”可謂大幕開啟。
己亥年之變,暗流涌動!在即將過去的農歷豬年,系統地總結和回顧,才能更好地迎接未來,“盼”字作為關鍵字,借用朱自清先生耳熟能詳的《春》一文,“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寄望鼓舞士氣,也更具深意。
多個行業政策驅動 審慎外部環境
節能減排,一直是汽車行業不懈努力的方向,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陸續引入歐、美國家的汽車減排經驗,從燃油耗值、多項污染物排放等環節,采取管控措施,逐漸形成了包括交通、環保、工信等多個部門,聯合監督的模式。2019年,隨著“國六”排放升級標準的執行,進一步凸顯環保升級的行政意志。
從具體執行來看,全國各省市行政單位,秉承“全面落實、各有側重”的靈活方針,以區域內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分步驟推進“排放升級”。對車企而言,這既是一次技術實力的“測驗題”,又是營銷體系的“問答題”,全面考驗企業的綜合實力。
從現象來看,因為“國五”升“國六”,階段性地“透支”了市場消費,部分產品線較短的企業,也遭遇了“國六”升級之后的市場“真空期”,一定程度影響了企業的銷售業績,例如凱迪拉克、英菲尼迪和謳歌等品牌。此外,如何避免“國六”升級帶來的老產品價格大幅“殺跌”,甚至對銷售體系的整體沖擊,也是對行業的一次綜合考驗。
另外一個重要的政策,就是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退坡”,根據已發布的《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2020年將是補貼的“截止期”,但從2019年7月以來,隨著補貼額度的大幅降低,其引發的市場震動頗為明顯。根據乘聯會發布的數據,1-11月,國內新能源汽車批發量為92.3萬輛,同比下滑7.7%,11月僅為7.9萬輛,同比下滑擴大至41.7%,全年下滑已成定局。“補貼”一撤,立刻下滑——現實的情況敦促我們思考,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技術和產品,是否是市場真實的需求?政策催生的新能源市場,如何能夠持續、健康的發展?新興培育的市場,在“后補貼”時代靠什么取得突破?一旦部分城市“限行、限購”政策松綁,是否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當然,除了以上兩個“顯性”政策以外,由工信部主導的“雙積分”政策,也將在2020年迎來“大考”。對企業而言,2019年已有明顯的布局和舉措,大眾、豐田和通用等國際車企,紛紛加大新能源的投入力度,在接下來的產品布局上,可以充分地看到這一點。
“馬太效應”加劇 體系能力為王
一降再降,是2019年汽車市場的主基調,匯總多方信息來看,全年汽車市場的銷量將呈現8%左右的下滑,考慮到商用車“微增長”的因素,乘用車的下滑幅度預計將“探底”兩位數。這也意味著,中國汽車市場沖擊3000萬輛大關的壯志,再次難酬。
市場下行的巨大壓力,最直接地加劇了“馬太效應”,即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強勢企業或品牌的市占率提高,邊緣企業正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以表現最為搶眼的一汽-大眾為例,率先在2019年底完成產銷200萬輛的成績,提前鎖定合資車企銷量冠軍。在與一汽-大眾的多次溝通中,不難發現,從設計研發、生產制造,到銷售服務等多個環節,一汽-大眾的體系能力讓人印象深刻,通過大眾、奧迪和捷達三個品牌的差異化布局,以及SUV產品攻勢的推進,讓一汽-大眾贏得了逆勢上揚的精彩表現。
一汽大眾在2019年產銷超200萬輛
與之相比,無論是體量相當的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還是仍有差距的東風日產、上汽通用五菱和北京現代,都呈現出不同程度的下滑。尤其是上汽通用五菱,在盲目推進新品牌的過程中,不僅難有作為,更讓傳統優勢的“微面市場”折戟沉沙。至于東風日產和北京現代,前者苦苦支撐著百萬輛的基盤,產品和技術的老舊,很難引發消費者共鳴;后者在慘痛的“低谷”中漸漸復蘇,但從產品分析來看,大中型旗艦車型的沒落,將品牌力不足的弱點暴露無遺。
值得一提的是,本田和豐田在2019年的表現可圈可點,在合作伙伴的通力協作下,市場增幅明顯;其中東風本田和廣汽本田攜手貢獻超155萬輛,本田延續了在華銷量第一的日系品牌。精益化的管理理念、“南北雙車”的大膽舉措,以及長期以來積累的用戶口碑,讓日系品牌不斷取得“馬拉松式”的成功。(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記者黃春棉)
相關閱讀:
【專題】“革”字當頭 歷數2018中國汽車行業變革
【專題】再見2017!“最”字當頭盤點汽車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