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俠表示,“全球汽車產業也從燃油時代的上半場轉入了電動智能時代的下半場,而中國汽車產業則從以量取勝的上半場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下半場。下半場,我們站在新汽車時代的門口,而高質量發展是唯一的門票”。
“全球汽車產業也從燃油時代的上半場轉入了電動智能時代的下半場,而中國汽車產業則從以量取勝的上半場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下半場”,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會長、中國國際商會汽車行業商會會長王俠,在6月8日舉行的2023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堅定地表示,“下半場,我們站在新汽車時代的門口,而高質量發展是唯一的門票”。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會長、中國國際商會汽車行業商會會長王俠 主辦方供圖
高質量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在王俠看來,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同樣離不開這幾個維度。
如何抓住“創新”這個牛鼻子?“對中國和全球汽車產業來講,電動化和智能化都是最重要的抓手,核心技術是最重要的戰場”,王俠直言,“無論是動力電池系統的能量密度、充電速度、安全性、成本等關鍵指標,還是新型底盤架構、電子架構、智能駕駛體系、算力算法等重點領域,都有很多核心技術難題需要去攻克。除了核心技術的突破,基于新生態的商業模式的落地、基于數字化的管理創新等課題,也需要我們去不斷破解”。
如何做好“協調”大文章?“在技術大變革的當下,我們不僅要做好燃油車和新能源車、軟件和硬件、產業鏈上下游和產業生態、產業鏈自主可控與國際分工之間的協調發展,還要做好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供給側和需求側的協調發展,打造人、車、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命運共同體”,王俠強調,“以年輕人為主體的消費者出行偏好在不斷變化,對品牌和產品的追逐也更多元、更專業、更務實,對待新能源、智能化的態度也正從狂熱轉向理性。我們一定要始終以滿足用戶的根本需求為目的,讓新技術真正給用戶帶來更加安全、更加經濟實用、更加有趣的出行產品,而不是以‘我’為主的技術販賣”。
如何把綠色理念貫徹始終?“對環境的友好不僅是新能源車應盡的社會責任,也是其可持續發展的基石”,王俠坦言,“數量不是我們最終的追求,從終端產品排放的減少,到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低碳環保,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比如真正清潔能源和輕量化材料的開發使用、生產環節的低碳化、電池的回收利用等等,都有很高的技術門檻”。
如何達成共享?“用開放的姿態和全球化的格局”,王俠指出,中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也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動者。“40年的合資合作積累以及在電動智能化方面的先發優勢,使得中國汽車的國際化告別了‘技術換市場’的單向模式,在技術和市場層面都進入了‘雙向奔赴’的新階段。一方面,跨國車企在中國的本地化戰略步步深入,另一方面,中國車企的全球化步伐不斷加快。這樣既有利于產業層面資源和機會的共享,也有利于全球范圍內技術變革紅利的普惠”。
王俠認為,“中國的汽車出口在超越德國成為全球第二之后,今年一季度又超越日本躍居全球第一。中國車企從一開始就拿出了自己最好的產品用于出口,而且隨著出口規模的擴大,也必然會謀求本地化生產服務和本地化研發,尤其在電動智能化方面會給全球汽車產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促進”。(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躍躍)
(責任編輯:陳夢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