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极品私人尤物在线精品视频,亚洲欧美日韩国产成人一区,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方寅亮:車企整合度有限,期待全產業鏈“出海”

2023-07-14 08:11 來源:中國經濟網 姜智文
查看余下全文

方寅亮:車企整合度有限,期待全產業鏈“出海”

2023年07月14日 08:11   來源:中國經濟網 姜智文   

  方寅亮表示,車企規模固然重要,但車輛的使用場景仍是多元化;同時汽車是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也打造出很多產業集群,不同地方對于本地企業會有一定支持。“汽車市場集中度會提升,但不會像消費電子產品那樣極端。”

  中國智能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給自主零部件企業“出海”提供可能,期待有發揮統籌作用的集團軍,能夠將優質的供應鏈復制出去。方寅亮強調,現在是改變負面印象的窗口期,企業群“出海”時要保護好來之不易的機會,這對中國車企在品質、服務,包括未來的數據安全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新能源產業崛起促使造車新勢力入場,但從今年車展也能看到,很多品牌已經退出歷史舞臺,車企整合正在發生。”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方寅亮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中國車企的國際化不僅是出口,更為重要的是全球布局,其中產能是一方面,包括研發、供應鏈布局等也可以一起走出去。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方寅亮 姜智文/攝

  新能源車盈利難 車企整合度有限

  進入2023年以來,汽車市場整體表現良好,新能源車提供強大支撐。數據顯示,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78.8萬輛和 374.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2.4%和44.1%,市占率達到28.3%。特別是在6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邁入80萬輛臺階,市占率超過30%。

  “汽車行業目前處于精彩的時間節點,我們稱之為完美風暴。”方寅亮表示,一方面,智能新能源化席卷汽車業,造車新勢力和傳統初創企業,帶動行業進入創新驅動變革的時代;另一方面,中國新能源車企如何能真正實現盈利、可持續發展,也愈發成為焦點話題。

  在方寅亮看來,智能新能源化給車企帶來銷量的同時,也給產業帶來較大的成本壓力。電動汽車成本整體高于燃油車,需要花費大量研發成本進行創新突破;后市場價值池面臨萎縮,市場基建需重新投入。

  方寅亮認為,車企必須進一步尋找額外抓手,主要體現在價值工程(VAVE):一方面,通過技術和工程能力進行降本;另一方面,通過智能電動化技術輸出,帶來更多新的機會。此外,車企還需關注新的業務來源,解決智能駕駛功能等終端痛點,才能讓產業鏈價值取得平衡。

  “車企規模固然重要,但車輛的使用場景仍是多元化”,方寅亮表示,汽車作為大宗消費品,用戶對外觀、使用場景,包括配置,以及價格段等都有差異化特點,留給市場的需求更加廣泛。以出租車隊與私家車為例,二者在品牌、產品和使用場景的偏好都不相同,即便均承載著出行工具的功能,但也有各自的產業體系。

  方寅亮進一步解釋道,汽車是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也打造出很多產業集群,不同地方對于本地企業會有一定支持,因此汽車市場集中度會提升,但不會像消費電子產品那樣極端。車企如果能抓住用戶個性化需求,還是會有足夠大的市場,并能取得進一步發展。

  不過,方寅亮也提醒,汽車產業要做好預防,盡量避免發展成為“大而不強,小而不死”的僵化狀態。他說,“基于用戶和科技的核心競爭力,才是企業有能力占有資源的重要基石,相信市場抉擇最重要。”

  緊抓窗口期 帶動全產業鏈“出海”

  相比于國內市場的“卷”,中國汽車品牌在海外市場表現十分強勁。中汽協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汽車企業累計出口214萬輛,同比增長75.7%;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53.4萬輛,同比增長1.6倍。

  “中國汽車品牌如果能夠抓住窗口期,讓有競爭力的產品在海外市場構建優勢,將為自主品牌價值創造提供新的增長空間。”方寅亮表示,以歐洲市場為例,在未來2-3年新能源車需求將快速爬坡,而當地車企能夠發布的產品數量有限,可能出現需求大于供給的局面。

  方寅亮分析認為,歐洲本地主流品牌電動車交付周期大概是10個月,中國車企交付周期較短,未來如果能把這一優勢復制到在海外,將對整個市場造成很大沖擊。消費者并不愿意花費大量時間去等待一款產品,這是中國企業挑戰歐洲市場的潛在機會。

  “未來,中國車企的國際化不僅是出口,更為重要的是全球布局,其中產能是一方面,包括產品研發、供應鏈布局等也可以一起走出去。”方寅亮表示,中國智能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給自主零部件企業“出海”提供可能,期待有發揮統籌作用的集團軍,能夠將優質的供應鏈復制出去。

  以研發層面為例,“歐美與中國市場需求不同,前者消費者平均年齡更高,對應用場景需求也更加豐富,包括街頭小車、掀背車、皮卡車型,以及座艙和功能配置等,這要求中國企業在海外有更強的洞察力,”方寅亮說。

  “中國車企早期出海遇到一些曲折,在海外市場留下過一些負面印象。”方寅亮感慨道,我們在歐洲做過市場調研,當地人對中國汽車產品的直觀感受并不好;但如果遮住Logo做橫向盲測,他們反而覺得很有競爭力,猜出的售價比實際價格高30%。隨著海外消費者深入接觸,中國品牌逐漸脫穎而出,品牌顧慮也開始慢慢消退。

  方寅亮強調,現在是改變負面印象的窗口期,企業群“出海”時要保護好來之不易的機會,這對中國車企在品質、服務,包括未來的數據安全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中國經濟網 記者姜智文)

(責任編輯:張懿)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