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汽車產業發生深刻變化,新能源汽車加速成長;汽車與相關產業相互融合發展,無汽車不智能,無汽車不網聯。在智能新能源汽車領域,從政策到市場,再到產業鏈、生態鏈的打造,從供應鏈安全,數據安全到個人隱私保護,主要汽車大國之間的產業競爭愈演愈烈。
竺延風指出,車企應把握汽車產業的重大變革,做到準時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以積極姿態迎接變革。張曉宇表示,技術創新是本次創新的核心驅動力,掌握這種創新能力和要素的企業將獲得未來更強的話語權。周治平則認為,數字化創新是企業的重中之重。
“汽車產業正在發生深刻的顛覆性變革,特別是新能源汽車融匯多種變革性技術,正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高地和國家安全保證的新陣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科技創新的力量。”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治平近日在2022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論壇上表示。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治平
為新能源車插上智能化“翅膀”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技術之變在汽車行業有著具體的反映和體現。灰犀牛、黑天鵝層出不窮,確定與不確定相互交織,汽車產業發生深刻變化。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竺延風表示,從產品端看,新能源汽車加速成長;從技術端看,汽車與相關產業相互融合發展,無汽車不智能,無汽車不網聯。
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竺延風
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到421萬輛,同比增長71%,繼續保持強勁的走勢,中國、美國,歐洲各主要汽車市場均實現上漲。根據國際能源署的預測,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將突破4000萬輛,2040年更是將達到7300萬輛;其中,中國將達到1400萬輛和2000萬輛。
“鑒于此,汽車大國正在搶占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高地,產業的競爭日趨激烈。” 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馮興亞指出,在智能新能源汽車領域,從政策到市場,再到產業鏈、生態鏈的打造,從供應鏈安全,數據安全到個人隱私保護,主要汽車大國之間的產業競爭愈演愈烈。
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馮興亞
智能新能源汽車為何有如此大的吸引力?長安汽車副總裁張曉宇認為,汽車從位移工具向機械智能汽車機器人轉變,重塑了汽車的產品形態。強大的感知系統、能源系統、驅動系統和計算平臺,讓汽車就像人一樣具有了眼、耳、心臟、手腳和大腦。其中,數據流變能力,以及數據的產生和迭代成為當今重要的生產力,必將帶來模式、形態、產業分工的機制等一系列根本重大變化。
在馮興亞看來,當前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和技術發展正在加速,全球競爭日益加劇,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安全穩定備受考驗。中國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將繼續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為產業全面轉型升級和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增添新動能。
周治平也認為,新能源、智能網聯帶來的汽車產品形態之變,用戶需求之變和產業生態之變,正在重構上中下游各產業環節,以出行補能為代表的新生態正在促進汽車消費由購買管理向使用轉變;以芯片、軟件、算法等為代表的軟硬一體輔助服務與傳統供能的集成技術相互交織、相互強化,跨界融合創新持續深化。
唯有核心技術突破方能分享紅利
面對當下復雜多變的形勢,車企紛紛提出以創新應對。竺延風指出,車企在發展中應把握汽車產業的重大變革,做到準時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以積極姿態迎接變革。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堅持守正創新,堅持轉型升級,堅持構建良好的產業生態,進一步搶抓機遇、塑造優勢,提高和推動高質量發展。
長安汽車副總裁張曉宇
其中,“技術創新是本次創新的核心驅動力,掌握這種創新能力和要素的企業將獲得未來更強的話語權。唯有實現核心技術突破,才能進而拿到這樣的紅利。”張曉宇說,大數據、人工智能、ABCD技術未來將使汽車成為最大的母生態,是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以及爭奪的制高點。
周治平則認為,數字化創新是企業的重中之重。他說,在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的大背景下,軟件定義汽車、服務定義產品成為趨勢,數字化創新將貫穿于以用戶為中心的產品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之中,數字賦能下的研發、制造、供應、銷售、服務將催生更多更新的商業模式。
對此,馮興亞表示,首先,要發揮企業的科技創新主體作用,營造全球領先的產業發展環境;其次,自主創新與開放合作并重,打造穩定協同的產業鏈和供應鏈生態;最后,大力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全球領先的新能源汽車使用場景。
不過,馮興亞也提醒,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從硬件芯片,到軟件操作系統和云計算等,更加依賴以整車企業為首的產業鏈企業高強度研發投入。僅靠頭部企業的發展方式已經難以適應,尤其是目前新能源車企普遍處于戰略虧損的關鍵期。馮興亞建議政府加大科技創新支持力度,打造引領科技創新的龍頭企業。
不止如此,汽車制造產業鏈條長、零部件多,自主制造和多級供應商同時并存,牽一發而動全身,無論哪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主機廠。對此,竺延風提出,要以汽車企業為主體,推動創新鏈、產業鏈、生態鏈,打好協同戰和系統戰,實現共生、共贏和共融。(中國經濟網 記者姜智文)
相關閱讀:
汽車產業迎來歷史轉折點 著力綠色低碳發展